穿越百年的家族老照片

  來源:騰訊文化2017-08-30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穿越百年的家族老照片

【社會歷史】末代皇族。1923年,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載灃(中)、弟弟溥杰(后排右)及其他弟妹們在醇王府合影。載灃在清朝統(tǒng)治垮臺前曾擔任過攝政王。

【社會歷史】宋氏家族全家福。這是民國“四大家族”之一的宋氏家族唯一的全家福,1917年夏攝于上海宋寓。前排:三子宋子安;二排左起:長女宋靄齡、長子宋子文、次女宋慶齡;后排左起:次子宋子良、父親宋嘉樹、母親倪桂珍、三女宋美齡。

【社會歷史】白石老人的全家福。齊白石1957年9月16日在北京病逝,終年九十四歲。在世時,白石老人擁有一個大家庭,子孫滿堂,這給他的晚年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愉悅。

【社會歷史】梅蘭芳全家福。梅蘭芳先生是我國杰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他與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稱“四大名旦”。1939年夏,夫人福芝芳攜子女由上海來到香港,與梅蘭芳團聚,拍下這張全家福:梅葆琛(后左二)、梅紹武(后左一)、梅葆玥(前左一)、梅葆玖(前左三)

【社會歷史】郭琳爽全家照。郭琳爽是舊上海最大的百貨公司——永安公司的經理,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他留在了上海。1956年,永安公司換上了公私合營的新招牌,郭琳爽當選上海市人大代表。郭琳爽夫婦共育有11個兒女。(1947年)

【社會歷史】倪維斗家族照。倪維斗前半生歷經動蕩,雖學有所成,卻至46歲仍建樹有限,改革開放后才逐漸大器晚成。如今,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動力機械工程專家、中國能源學會會長。前排左二為倪維斗,第二排中間為其祖父和祖母,第三排右二、左二分別為其父、其母。

【社會歷史】華羅庚年輕時的全家福。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一個貧苦家庭,由于生活困難初中就被迫輟學,后經過刻苦自學,成為了數學泰斗。這是他28歲時全家人的合影。

【社會歷史】柳溥慶全家福。柳溥慶是中國杰出印刷技術專家,1951年,在北京印鈔廠家屬宿舍附近,柳溥慶(左二)自拍了這張他生前唯一的一張全家福彩照(該反轉片也是他本人親自沖洗的,但他本人生前卻一直未能看到由該底版翻出的照片)。

【社會歷史】蕭三幸福的一家人。蕭三青年時期參加革命,解放后任世界和平理事會中方常務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和作協外國文學委員會主任等職,主編《大眾文藝》、《中國導報》、《新詩歌》等刊,一生撰寫了大量詩文。直到文革前,蕭三的生活非常幸福,這是1955年一家人在北京時的合影。

【社會歷史】汽車司機劉繩武幸福的大家庭。福綏境是北京城內許多居民區(qū)之一,解放前,這里居住的大多是窮苦人,胡同里“無風三尺土,有雨滿街泥”。解放后,居民的生活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住在這里的汽車司機劉繩武,家里有母親、妻子和八個孩子,在政府的關懷下,六個大孩子在學校里都享受免費待遇。(1959年)

【社會歷史】陽早和寒春的全家福。美國人陽早和寒春于上世紀40年代來到中國,在陜北解放區(qū)從事畜牧工作,在這里他們相愛并結為夫妻。在中國工作幾十年,陽早和寒春夫婦同中國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67年)

【社會歷史】剪紙世家傅作仁一家。50多年來,傅作仁和妻子董振凡共同營建了一個20口人的滿族剪紙世家,他們的作品曾多次出國展出,有的并被國家收藏。(1987年)


【社會歷史】三峽移民譚德訓一家。像這樣在老屋前留個影,是眾多移民家庭情感的寄托,今天離別生活了幾代人的故土,明天便將住進新置的新村。(1993年)

從長袍馬褂的清末,到動蕩不安的民國,再到朝氣蓬勃的新中國,家族老照片,穿越了百年時光,或模糊,或泛黃,如同彼岸,依稀呈現。斗轉星移間,照片中那些人物的命運隨時代而起伏變換,但家族精神卻生生不息,在族人血脈中淵源流傳……讓我們透過這些舊照片,尋找它背后的故事,感受每個家族內在的凝聚力和特有的文化與氣質。

(編輯:映雪)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