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駕內蒙古:國慶長假正北方正美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曹小彧,甘南,李曉果2021-09-28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對于東西兩端相距近3000公里公路里程的內蒙古來說,想一次性橫穿,的確任務艱巨。不過,在接下來的國慶黃金周從北京出發(fā),或沿京新高速一路向西,或沿千里草原風景大道一路

對于東西兩端相距近3000公里公路里程的內蒙古來說,想一次性橫穿,的確任務艱巨。不過,在接下來的國慶黃金周從北京出發(fā),或沿京新高速一路向西,或沿千里草原風景大道一路向東,往返穿越半個內蒙古還是能做到的。更重要的是,過一個天朗氣清、路好車少的國慶節(jié),想必將給您留下難忘記憶。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qū)文旅廳和京報網共同策劃實施了“橫穿祖國正北方”大型系列專題報道,兩路記者東西兩個方向用車輪實測內蒙古兩條適合北京市民自駕出行的線路,下面的路書或將為您國慶出游提供參考。

線路 1

逛火山草原看魅力青城

穿大漠戈壁賞斑斕胡楊

DAY1 北京-烏蘭察布,京新高速,車程350公里。

一出張家口就是烏蘭察布。當?shù)氐牟菰鹕轿禐閴延^;另一處景區(qū)黃花溝地質公園則以星空、風電場、山峽風光和草原小火車聞名。


DAY2 烏蘭察布-呼和浩特,京新高速,車程138公里。

呼和浩特域內有昭君墓、惱包村、黃河老牛灣、敕勒川草原等一眾網紅景點。此外,作為內蒙古自治區(qū)首府,自然也薈萃了草原特色風味美食。


DAY3 呼和浩特-鄂爾多斯,京藏轉包茂高速,車程270公里。

來鄂爾多斯,自然要看一下成吉思汗陵,當然,5A級景區(qū)響沙灣也值得打卡。


DAY4 鄂爾多斯-額濟納旗,興巴轉京新高速,車程1000公里。

橫穿內蒙古,京新高速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看點,尤其是穿越沙漠的“臨白段”。沿著油黑的高速公路飛馳,起伏的沙丘與一望無際的戈壁紛至沓來,大漠天路讓疲憊的心徹底放空。


DAY5 額濟納旗

額濟納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最西北端,著名的胡楊林、居延海、黑水古城就在這里。每年9月中旬到十月中旬,胡楊林全面進入斑斕時刻,片片出彩。

DAY6額濟納旗-巴彥淖爾,京新高速,車程700公里。

巴彥淖爾很適合作為回京路上的落腳點,有首網紅歌曲《我在納林湖等你》唱的就是這里。睡個懶覺,然后在沙漠里的濕地劃劃船、吃吃魚非常解除旅途勞累。

DAY7 巴彥淖爾-北京,興巴高速,全程900公里。

巴彥淖爾回京路上可路過大同,在云岡石窟轉一圈,順便吃碗刀削面,回京走夜路不要開快車。

線路 2

逛奇峰濕地聽田園牧歌

行千里草原賞萬千風光

DAY1 北京-太仆寺旗-錫林浩特,京禮轉海張高速,車程600公里。

太仆寺旗是離北京最近的草原之一,一早出來到這里正好是飯點兒。當?shù)啬寥碎_的“碧洲圣泉”度假村里的蒙餐值得一嘗,飯后在園區(qū)里遛遛很愜意。


DAY2 錫林浩特-西烏珠穆沁旗,千里草原風景大道,車程200公里。

錫林浩特平頂山火山地質公園群山如刀削一般,景色別致。2小時車程后,便到達西烏珠穆沁旗古若斯臺自然保護區(qū),這里迄今保持著近乎原生態(tài)的景致,群山、草原、蒙古包、四處閑逛的牛羊,令人心醉。


DAY3 西烏珠穆沁旗-烏拉蓋管理區(qū),千里草原風景大道,車程278公里。

烏拉蓋九曲彎景區(qū)是電影《狼圖騰》的取景地,但更美的是去往景區(qū)的道路。群山草原為背景,密布的水洼,翱翔的水鳥,烏黑的國道不愧是最美草原公路。

DAY4 烏拉蓋管理區(qū)-克什克騰旗,207國道,全程390公里。

阿斯哈圖石林是蒙東地區(qū)為數(shù)不多的5A級景區(qū),由于第四紀冰川長期的精雕細刻,造就了這里獨特的冰川奇峰。

DAY5 克什克騰旗-翁牛特旗,306國道轉丹錫高速,全程246公里。

玉龍沙湖主打沙漠風光,國內最難的沙地越野賽道也在里面。景區(qū)內的集裝箱酒店建在水邊,推門就是湖光山色。

DAY6 翁牛特旗-克什克騰旗,吳燈線,全程238公里。

熱播劇《漢武大帝》、《康熙王朝》等都曾在烏蘭布統(tǒng)草原取景。

DAY7 克什克騰旗-北京,京加線,400公里。

烏蘭布統(tǒng)大草原離北京全程400公里,走京加線,穿過草原、壩上、峽谷再回到平原,途經豐寧、懷柔兩地,一路風光很怡人。中間可在豐寧縣城落腳用餐,之后帶著滿滿的美好感返京。

(編輯:月兒)



北京自駕內蒙古:國慶長假正北方正美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