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如其人,書法創(chuàng)作要展現(xiàn)個人的性情,但書法又是有章法遵循的。只有章法運用得恰當,寫出來的字才能體現(xiàn)書法之美。章法統(tǒng)領著書法作品的外觀與內涵,或雄渾遒勁,或秀美飄逸,或端莊工整,導引著書法藝術的視覺感受。
章法的釋義是指排布整幅作品時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相互呼應,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通常一字之中的點畫布置,以及一字與數(shù)字之間的關系都要處理得當。關于布白,歷代名家對這方面作過精辟的闡釋,明代張紳《書法通釋》云:“古人寫字正如作文有字法、章法、篇法,終篇結構首尾相應。故云:一點成一字之規(guī);一字乃終篇之主。”董其昌認為:“古人論書以章法為一大事,蓋所謂行間茂密是也?!鼻宄瘎⑽踺d《藝概》稱:“凡書,筆畫要堅而渾,體勢要奇而穩(wěn),章法要變而貫。”古代書法名家十分重視章法,多是既有理論創(chuàng)見又有實踐造詣。
處理章法在于合理均衡,科學配搭,安之有方,遞相照應,這樣才能協(xié)調和諧,氣韻不凡。正所謂“字里金生,行間玉潤”。書法的章法不可以不求平衡,有人認為“尋常之平易得,藝術之衡難求”,正因為這樣,當力求均衡呼應。所謂均衡,并非寫得四面平穩(wěn),在整體上需要處理好大小組合、曲直排列、疏密聚散等,應形成有圓有缺、錯落有致的格局,使之具有節(jié)奏感、音樂美。
至于整體布白,主要是縱橫行列有序,空間布置得當,穿插挪讓有規(guī)。書寫中既有“一發(fā)千鈞”的用筆,也有“烘云托月”“晴空鶴現(xiàn)”的妙法,或“順水推舟”“芙蓉出水”般的自然。
從藝術角度說,所寫的內容并沒有那么重要,但用哪種風格來表現(xiàn),往往會根據(jù)書寫的內容而定,并融入作者的思想理念、情感修養(yǎng)等。誠然,書法的章法及其表現(xiàn)風格與書寫內容不無關系。內容可決定書法的表現(xiàn)形式,從而采用得體的章法。故文字內容的選擇最好要與其書體風格相近,而因材施用,擇選章法中易于表現(xiàn)這些內容的法則,以達到水乳交融,表達出其應有的情趣意境。再則,一幅作品要有主有賓,齒序分明。眾星拱月烘托出主體,切莫喧賓奪主,抑或平分秋色。另外,需要先求變后求均,既要奇也要求穩(wěn),從多視角來看待其藝術審美形態(tài)。
至于各種書體,由于其風格特征不一,故其最直觀的章法也是有變化的。比如,篆書一般橫豎成行,字距比行距窄。甲骨文、金文之所以并非都橫豎成行,因為其外觀并不是方形的,而是象形文字,呈不規(guī)則的形狀,字與字之間可以錯落有致,欹斜穿插,大小參差。而隸書的章法,由于其字取橫勢呈扁形,行距要比字距寬,才能符合人們的習慣性觀賞,否則會使人錯覺成橫式排法。楷書一般橫豎成行,字距要比行距小,或距離相近。行書要求豎成行,不過其行氣不是每個字中心都呈垂直線,而是有波浪變化,上下氣連,左右關照,整體呼應。草書的章法最復雜,也最講究。草書與行書的章法相近,但草書更講求錯落跌宕、疏密得當、字有大有小、大起大落,整篇有氣勢,其銀鉤鐵線有若“鳥入山林、驚蛇越草”之勢,有的像亂云飛渡,有的如驚濤拍岸。既要有大局平正,又要有局部的奇險。
當下,要寫好書法不但要注重傳統(tǒng)的傳承,還要善于融入現(xiàn)代審美觀念,練出過硬的技法,更要提高文化修養(yǎng),研究好線條、結構和布局的關系,使書法藝術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從而讓自己的創(chuàng)作在正統(tǒng)之道上走得更遠,走出特色。
(編輯: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