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紅薯:又稱甘薯、番薯、山芋等。紅薯中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有寬腸通便,生津止渴(生用)之功效。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還是俺們農(nóng)村的主食。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開始變著花樣用紅薯做出各種產(chǎn)品,來調(diào)劑舌尖上的美味。粉條就是其中之一,先是磨成淀粉,然后陰干,再然后才能做成紅薯粉條,一到紅薯收獲的秋季,北方農(nóng)村就開始忙活起來了,一是鄉(xiāng)親們做成粉條后可以賺點兒零花錢,二是賣不出去也可以自己吃,等家里有婚喪嫁娶的事情也能用上粉條。紅薯從春季種上到冬季做成粉條,是一個漫長的、艱辛的、繁瑣的過程。因為只有在秋季先制作成淀粉,才能開始下一撥漏粉條的流程。
另請各位親知曉:由于農(nóng)村條件所限,磨紅薯淀粉用的鐵锨和各樣用具都是水洗過N次的,因為做成粉條賣不完他們自己家人也要吃呢。不要光看農(nóng)村人的臉和手,其實他們也是很注重個人衛(wèi)生的呢。俺們這兒吃的都是這樣的粉條,還有外地人專門來俺們這里收購,照片上是俺們這兒制作純紅薯淀粉過程真實的過程,不加防腐劑,不加任何化工產(chǎn)品。農(nóng)民從春種到秋收到磨紅薯淀粉至做成粉條,要耗費無數(shù)的時間和精力。俺也做了很長時間的跟蹤拍攝?,F(xiàn)與各位親分享。
▲一過春節(jié),勤勞的農(nóng)民就早早地用去年冬天地窖里保存好的紅薯母培育紅薯幼苗,因為早春乍暖還寒,他們還要細心地用塑料膜蓋好。天氣好時,掀出塑料膜澆澆水,透透氣。
▲春天栽上紅薯苗,不施農(nóng)藥化肥,靜等人工除草。
▲辛苦三季,到了秋,收獲了大量的紅薯。
▲洗干凈紅薯裝入袋中。
▲到村里的磨房稱紅薯。
▲紅薯倒入機器內(nèi)。
▲第一遍磨出來,是紅皮白瓤。
▲給另一機器內(nèi)加水準備第二次細磨。
▲磨出白色的粉漿。
▲舀出粉漿來準備過籮。
▲小朋友前面的這個東東俺們這兒稱之為“籮”, “籮”底部是細紗布。即是過濾粉漿用的。
▲用木撐子在過籮,木撐子在籮里來回攪動,在讓粉漿更快就流入缸內(nèi)。過籮需要很大的力氣,居說用的是"內(nèi)力"呢。
▲粉漿過濾到洗凈的缸內(nèi)。
▲缸上罩上塑料薄膜防落灰塵。
▲過籮后的紅薯渣裝入袋內(nèi)。
▲把紅薯渣推回家后,換其它農(nóng)副產(chǎn)品。圖為準備晾曬的紅薯渣。
▲前一天磨成淀粉的人已經(jīng)開始在挖沉淀好的淀粉了。
▲挖出白嫰的紅薯淀粉。
▲用白粗布包好粉漿抬到屋內(nèi)讓其凝固,然后再在晴朗的天氣晾曬干,防淀粉發(fā)霉。
▲成型的粉漿包下面還要放一個鍋,滴下來的粉漿還可以做成正宗的紅薯涼粉呢。
▲到了冬季,紅薯粉漿完全陰干,然后再揉碎,過篩就能開漏粉條了。
▲圖為寒冷的冬季,經(jīng)過N道工序漏好的粉條,農(nóng)家大哥正在晾曬正宗的純紅薯粉條。
▲純紅薯粉條完全成型晾干后,可以做成各種美食呢。
(編輯:雨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