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貴陽的楊女士在求職過程中遭遇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她本在尋找貨運司機的工作,卻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迫貸款購買了一輛二手貨車。而這一切的源頭,楊女士懷疑是面試時喝的那一杯水。該事件迅速登上熱搜,引發(fā)廣泛關注。
時間回到上個月,楊女士在貴陽市觀山湖區(qū)找到了一份貨運司機的工作,滿心期待能通過這份工作賺錢養(yǎng)家。她在貴州四海黔盛供應鏈有限公司參加面試時,公司負責人詳細介紹了工作內(nèi)容和待遇,雙方初步達成協(xié)議。然而,面試中工作人員遞來的一杯水,讓楊女士喝后感覺整個人變得迷迷糊糊。
幾天后,楊女士接到提車通知,她十分困惑,自己根本沒買車為何要提車?再次來到公司核實情況,竟發(fā)現(xiàn)自己已貸款6.2萬元買了一輛二手貨車,這讓她徹底懵了,懷疑自己被下了套。
對于楊女士的指控,公司負責人楊先生表示,公司提供兩種工作選擇,一種是公司提供車輛但收入較低,另一種是求職者自己購車后由公司分派貨物且收入更高,楊女士選擇了后者,是自愿貸款購車。公司雖提出可幫轉(zhuǎn)賣車輛并承擔部分費用,但楊女士堅持全額退車。
然而,退車之路并不順利。公司稱若楊女士退車,需支付車輛回購費、保險費、過戶費和銷售提成等近3萬元費用,這讓楊女士難以接受。她堅稱自己是受不明手段影響,甚至懷疑那杯水中“有問題”。
楊女士表示將此事反映到市場監(jiān)管部門,希望通過合法渠道解決問題。公司則表示購車合同有楊女士簽字確認,合同有效,無法承擔全部損失。
此事件曝光后,網(wǎng)友們議論紛紛。有人認為楊女士買車時沖動,事后后悔;有人感嘆找工作防不勝防;還有網(wǎng)友爆料類似套路在物流行業(yè)并不罕見,很多物流公司先畫大餅,以高工資吸引求職者貸款買車,最后求職者只能靠這份工作還車貸。
這一事件為正在找工作的求職者們敲響警鐘。簽訂合同前,一定要仔細核實合同內(nèi)容,切勿輕易簽字,保持清醒頭腦,感覺身體頭腦不適,不要簽字,避免掉入“套路”。
根據(jù)相關報道,這樣的事件并非個案,一些企業(yè)以高薪招加盟司機為名,誘騙應聘者簽高價買車或租車協(xié)議,從而讓應聘者背負上巨額車貸。目前有不少人掉進了此類陷阱,一部分人選擇逃避,但卻不能解決問題,債務依舊在那里,被起訴后,還上了征信黑名單;另有一部分人被逼開始進行維權,主要的維權途徑主要有:與公司協(xié)商解決、通過輿論媒體施加壓力及通過司法途徑解決等幾種方式。從相關維權經(jīng)驗來看,抱團通過司法途徑解決是最佳選項,一部分人已通過此途徑從陰霾中走了出來。
(責任編輯:靳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