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化鐘表格對現(xiàn)在書寫教學的思考

  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羅杰2023-05-1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

總書記鮮明指出:“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薄叭绶酃P,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好老師應該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積極傳播者,幫助學生筑夢、追夢、圓夢,讓一代又一代年輕人都成為實現(xiàn)我們民族夢想的正能量的傳播者。教育的宗旨是:培根、鑄魂、啟智、潤心。

精準化鐘表格對現(xiàn)在書寫教學的思考

培根從何入手?記得1952年,國家開展了史無前例的文化掃盲運動,這次掃盲運動在全國上下各大中小學校加各專業(yè)院校師資不足百萬的情況下,面對5.75億人口中近百分之八十的文盲率,在農(nóng)村更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五的文盲人數(shù),這個看似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卻在十年的時間里中國讓近億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當時的中國人是怎么做到的,值得我們在書寫教育與書寫掃盲中予以借鑒。

其一,掃盲運動中出現(xiàn)了一位很杰出的人物祁建華。他在新中國成立后的掃盲運動中,反復研究速成識字的教學方法,并成功創(chuàng)立了一套適合文盲與半文盲學習文化的速成識字方案,即“祁建華速成識字法”。其二,當時還運用了會的教不會的識字辦法,小學生教大人,學過的教剛學的。

七十年過后的今天,我們面對大多數(shù)中國人會寫字不能系統(tǒng)教漢字書寫又該從何處培根?從民族的角度上來說,當下的培根應該從漢字書寫掃盲教育開始??萍嫉倪M步,智能的發(fā)展讓人已經(jīng)遠離書寫,提筆忘字;書寫能力減弱,輸入和輸出不成比例,造成如今書寫技能的退化,提筆忘字比比皆是。精準化鐘表格書寫教學體系,恰恰用簡便、易懂、好學、明白的教學體系,彌補了家庭、學校的書寫教學難題,況且更有效的解決了學校、家庭的師資教學難題,會看就會寫,會寫就會教的精準化教學,正是書寫教育與普及書寫掃盲的得力助手。現(xiàn)在學校里還有多少教師可以系統(tǒng)專業(yè)的講好書寫課,是我們有目共睹的現(xiàn)實。

鑄魂。漢字作為承載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字符號,值得我們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然而,書寫教學目前在學校已經(jīng)淪為了雞肋學科。究其原因是語文書寫教學不能達到課標的要求,書寫教育更達不到教育部對“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所提出要求的教學效果。書寫教育問題出在哪里?民族魂,漢字書寫傳承如何得以實現(xiàn),需要廣大熱心教育的人士和教育主管部門深思。

啟智。作為漢字書寫教學,千百年來一直延續(xù)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那就是師承的關系,這里我想說:書寫受教育權利屬于誰?它屬于人民大眾嗎?我們知道,中國從有漢字的那一天開始,書寫作為一個職務或官職就是和普通百姓割裂分開的,它的性質(zhì)一直是為國家服務,為權貴服務,不然新中國成立之初為什么有那么多的文盲存在,這就是很好的證明。如何讓書寫走進普通百姓家?難道還是靠師承和“悟”解決普通百姓的書寫問題嗎?百姓需要一種清楚、明白、簡便、易懂、好學的書寫方法。學習技能或書寫學習的“悟”是很有必要的一個學習過程,但它是高層次學習需要的手段,不一定是一開始就進入到“悟”的環(huán)節(jié),正因為過去沒有一種清楚、明白、簡便、易懂、好學書寫學習方法體系,使得中國的漢字書寫教學靠“悟”結果是一敗涂地。全民書寫掃盲是啟智的一個開始。因為漢字的點橫豎撇捺,存在著太多的智慧,通過規(guī)范的書寫,讓自己得到培根和啟智的升華。

精準化鐘表格對現(xiàn)在書寫教學的思考

潤心!普通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想過要當書法家。因為書法家的前提應該是漢字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或哲學家,他們清楚的明白他們沒有成為書法家的資源。學寫字、寫好字,把字寫規(guī)范,能夠讓自己看著舒心,別人看著順眼,恐怕是大部分人對于書寫學習的追求了,然而在傳統(tǒng)的書寫教學模式下,他們連這一點的小小目標都被打破了!畫三年字十年,人生能有多少個十年放在寫字上?書寫教學模式不改革,不創(chuàng)新,普通百姓還能有多少人有這個毅力堅持把字寫好,尤其在快節(jié)奏生活的當下。

留住根,保住魂,增智慧,天天潤心書寫生活,幫助學生筑夢、追夢、圓夢,讓一代又一代年輕人都成為實現(xiàn)我們民族夢想的正能量的傳播者。對于目前的書寫教育形式,您有什么可說的嗎?歡迎一起探討反思!(羅杰)

(責任編輯:土火)


精準化鐘表格對現(xiàn)在書寫教學的思考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