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攝影是以記錄生活現(xiàn)實為主要訴求的攝影方式,素材來源于生活和真實,如實反映我們所看到的,因此,紀實攝影有記錄和保存歷史的價值,具有作為社會見證者獨一無二的資格。
紀實攝影是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攝影家們,秉承人道主義精神和善良準則,以無比的毅力甚至是獻身精神,深入人類的生存實際,真正的了解并尊重被攝對象,不虛構、不粉飾、不夸張,大多以抓拍的方式再現(xiàn)的真實的情景。紀實攝影作品無論美好或是丑陋,目的都在于表現(xiàn)一個真實的世界,引起人們的關注,喚起社會良知,同時記錄特有的文化,為后世留下寶貴的歷史財富。
紀實攝影是對被研究社會狀況的視覺描寫。其中流露出拍攝者的關心,并表明可能需要作那些變化。
紀實攝影是解釋人與環(huán)境,人與社會活動之間相互關系的解說性照片。
什么是紀實攝影?
首先,紀實為“記錄現(xiàn)實”的攝影手法,在一個真實的環(huán)境中拍攝真實的影像,作文件式的記錄,感覺真實不造作是其重點。一般人會聯(lián)想到戰(zhàn)爭、落后貧窮地方的照片,那是新聞攝影(Photojournalism),不是紀實攝影的全部。
紀實攝影其實沒有清晰的界定,比較常見的有歷史性的(chronicles),街頭的(street photography)和新聞的。一般而言,照片多是一系列及有主題的,用作記錄時間,記錄當時的社會,也可以用文字作輔助,形容時間人物地點。最重要的,紀實攝影需要讓人欣賞和了解拍攝當時的環(huán)境、氣氛、人物及攝影師的感覺,可以帶出故事,彷如一篇文章一樣。
過去紀實攝影多應用在歷史角度上,現(xiàn)代的進一步演變?yōu)橛涗洭F(xiàn)實社會情況,視乎拍攝者的角度。
不同類型的紀實攝影
上面的定義看起來很嚴肅,其實題材可以很生活化,舉幾個例子:戰(zhàn)地拍攝,記錄戰(zhàn)爭;旅行拍攝的照片,記錄旅程;街頭抓拍,記錄社會現(xiàn)況。
再更具體的多說幾個,例如:記錄你自已最熟悉的居住地區(qū);連續(xù)一星期每天探訪安老院,記錄公公婆婆平時的生活;當個狗仔隊,跟隨你的朋友一整天,記錄他的活動;給自已拍記錄,拍什么都可以。
以上是筆者在短短數(shù)分鐘便想到的題材,其實還有更多。手法可以是嚴肅的、有趣的、生活化的,就視乎你的角度??吹竭@里,感到跟紀實攝影更接近了嗎?
小品紀實攝影
小品的特點是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講述一個故事,反映一類社會現(xiàn)象,因此信息量非常集中,而且通常采用比較夸張的手法,帶給人們直接的沖擊力。而新聞攝影也具有相似的特點,它講求時效,并且一張畫面就已包含了何時、何地、何人、何事的完整事件,同時由于新聞傳媒的內(nèi)在競爭性,絕大多數(shù)的新聞照片都具有非常強的視覺沖擊力,因此,新聞攝影納入到這一類別。例如攝影史上的名作《共和軍戰(zhàn)士之死》(羅伯特·卡帕攝于1936年)和《李·哈威·奧斯瓦德遇刺》(羅伯特·杰克遜攝于1963年)。兩幅照片都各自向人們傳遞了非常完整的信息,令人有"觸目驚心"的感覺。
對于這樣的劃分,可能有很多人會提出異議,因為一直以來,盡管新聞攝影和紀實攝影有很多相通之處,但一向是被作為并立的兩個概念。我認為,新聞攝影應當屬于紀實攝影的一個類別,一幅照片通過大眾傳媒成為所謂"新聞攝影",它必定是具有一定的重要性的,是會產(chǎn)生一定的社會影響的。況且今天是新聞,明天就將成為歷史,明天的明天也就成了文獻資料。我們把新聞攝影作為一個獨立的概念,也許是因為它強烈的時效性和所肩負的傳媒任務。我們也不能割裂紀實攝影與新聞攝影的血緣關系。
對于"小品"型的新聞攝影,最基本的標準當然是要具有時效性,以及畫面內(nèi)容的完整性,同時要能夠以足夠的視覺沖擊力傳遞重要的信息。
“電視劇”型紀實攝影——報道攝影、專題攝影
電視劇會以較長的篇幅圍繞著特定的主題娓娓道來,演員的表演也不用像小品那樣夸張,更為接近日常生活。同樣,報道攝影或?qū)n}攝影不像新聞攝影那樣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攝影者也不會"被迫"用單獨一張照片來說明問題,他們可以更深入的挖掘主題,更全面、更詳細地表現(xiàn)被攝對象,用數(shù)量較多的、風格和形式統(tǒng)一的、成組的照片將事情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講述清楚。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甚至可以說這是紀實攝影的中堅力量。例如在《中國故事--當代中國紀實攝影》中,就收錄了近百位中國當代攝影家的近兩百組圖片。他們選擇了獨特的題材或根據(jù)自己的視角進行較長周期的專題性拍攝,每一組圖片都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讀這些故事,就像是觀看一部以真實題材為背景的電視劇,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深度理解和感受社會生活中的各個層面。
在評價標準上,報道攝影或?qū)n}攝影更重要的則是題材的選擇,要看攝影者是不是能以獨到的視角選擇有價值的主題,并能夠深入的挖掘到事情的本質(zhì),并以合適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
“電影型”的紀實攝影
電影的篇幅長短介于小品和電視劇之間,它并不要求對一個故事娓娓道來,而是更主觀性、觀念化,更具有導演的個人色彩。在紀實攝影中同樣有這樣一類的作品,它們并不像新聞攝影那樣一張照片就包含所有信息,也不像報道攝影或?qū)n}攝影那樣仿佛在講述一個故事。它們也許會圍繞一個主題,但照片與照片之間并不具邏輯性,它們富有攝影家的獨特風格,寫實的同時又具有強烈的寫意性或象征性。例如廣為流傳的艾爾弗雷德·艾森斯塔特拍攝的《埃塞俄比亞士兵的腳》,攝影家沒有將鏡頭對準戰(zhàn)火紛飛,或是流血犧牲,然而一雙"飽經(jīng)苦難"的腳卻毫不留情的揭示了戰(zhàn)爭的殘酷和埃塞俄比亞人民條件的艱苦。再比如《面包師傅》,它源于攝影大師奧古斯特·桑德的《時代的臉孔》,其中的每一幀照片從表面上看都沒有情節(jié)上的關聯(lián),每一個人物都沒有直接關系,但是集合在一起卻展現(xiàn)了一個民族的性格,桑德也用他拍攝的日耳曼民族的眾生相為歷史做出了見證。
紀實攝影
在評價標準上,對于具有較多寫意性或象征性的"電影"型的紀實攝影而言,關鍵在于恰如其分地把握寫實與寫意的尺度。因為對于紀實攝影而言,內(nèi)容才是靈魂,過于追求形式到產(chǎn)生"霧里看花"的效果,恐怕是有違其宗旨的。而象征性是否能象征的到位,也是需要揣摩的,這恐怕就要看攝影師的造詣了。
這樣的分類不知會不會引起攝影界同仁的反感與批判,攝影是獨立的藝術形式,此時竟"落魄"到要借用其他的藝術樣式來說明問題,顏面何存啊?況且日后若舉行攝影大賽,征稿時難道就注明"小品組"、"電視劇組"、"電影組"?這不是太滑稽了嗎?我想,之所以要進行分類,主要目的是在于分類以后能夠便于建立不同作品的評價體系,那為何不能借助其它的藝術樣式呢?況且僅僅是借用一種稱謂,只要能說明問題又有何不可呢?當然在稱謂方面我們可以再進行商榷。
按主題 重大事件
這是一類對所發(fā)生的重要的、有影響力的事件進行的攝影,例如戰(zhàn)爭、政治事件、重大儀式、災害等等。毫無疑問,重大事件對于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甚至會影響人類歷史的進程,因此這些圖片無論對當世的還是后代的人們,都具有彌足珍貴的紀念意義和歷史價值,足以幫助人們溫故知新,從攝影家敏感的視覺記憶中,找到前行的方向,或者少走彎路。
百姓生活
人類的社會不光有領袖偉人,同時還有凡人百姓;不止有刀光劍影風云變幻,同時也有柴米油鹽平平淡淡。這一類攝影作品將目光投向最廣泛的人類生活。無論是城市還是鄉(xiāng)村,不管是主流大眾還是邊緣個體,流行前衛(wèi)也好,民俗風情也罷,善良的、罪惡的,高尚的、墮落的,歡樂的、痛苦的……都被凝結成一個個精彩的瞬間,被觀看,被感嘆,被學習,被思考……
社會風景
人類社會是整個自然環(huán)境的一部分,人的生存活動必然有其背景環(huán)境,包括自然的環(huán)境和人工的建筑等等。這一類不同于單純的自然風光,與人的活動息息相關的風景也是紀實攝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攝影家對其進行的記錄不僅僅是像風光攝影一樣展現(xiàn)大自然的奇巧瑰麗,而是具有一種象征性或是揭示的過程,多側面的表現(xiàn)人生。
對于"重大事件"、"百姓生活"、"社會風景"三個類別的評價標準,主要是從內(nèi)容上有比較好的把握,或力拔千鈞,或細致入微,或誠摯動人……真要分出個高低要注意不能流于俗套,同時當然要符合攝影這一藝術領域的審美標準--能夠通過形式感上的足夠沖擊力,帶給觀眾更多的思考空間。
按動機
以攝影師的主要拍攝動機為分類的依據(jù),大致可以將紀實攝影分為:社會紀實類(報道式)、文化記述類(文獻式)、人文紀實類(日記式)三大類。
社會紀實(報導式紀實攝影):
以反應社會問題、關注弱勢群體,包括饑餓、貧困、疾病、戰(zhàn)爭等社會題材為主的,以期引起世人的關注,進而推動社會改革和發(fā)展的紀實攝影。代表作品:解海龍的《希望工程》。
文化記述
關注即將消失的文化遺存和傳統(tǒng)民俗,為后人留做歷史資料為目的的攝影作品。代表作品:陳錦的《四川茶鋪》。
紀實人文(日記式紀實攝影):
以人與生活為主線,講述人的故事、表現(xiàn)人的情態(tài)、揭示人性本質(zhì),體現(xiàn)人文關懷,凝固生活細微,并以小見大見證社會變遷的攝影作品。代表作品王福春的《火車上的中國人》。
紀實攝影的拍攝技巧
千萬不要認為好照片是碰巧拍出來的。當中的要訣就是"Hunt and Trap"(捕捉和陷阱),當然"Guts"(膽量)也是一個重要元素。讓我們來看看這三個要素:
1. Hunt 捕捉
要捕捉好照片,先要捕捉到你的目標。例如你今天的目標是拍攝穿紅色上衣的人,那么就不單是拍一張就走人,而是一直跟著你的目標,直至拍到滿意的照片?;蛘吣憧匆娊稚嫌腥さ氖挛?,就要一直跟著走。
眼疾手快之余,還要留意光線和構圖
2. Trap 陷阱
陷阱不是要去作弄人,而是要你耐心等待時機??匆娒利惖墓饩€,就靜待值得拍攝的事物出現(xiàn);看見美麗的地方,就等候光線更美才拍;看見藍色的墻,就等候穿黃色衫的路人走過。你等到了,就明白等待是值得的。
3. Guts 膽量
拍紀實照片不要害羞,不要介意別人的目光,要有膽量。身邊的人多不習慣你手上的相機,見你舉機拍攝臉上的表情會更難看。如果你正要拍攝這表情當然不要緊,否則這時候你應該友善地作出可否拍攝的提問:答應的當然沒有問題,不答應的就逃跑吧。只是一兩張照片,別人追兩個街口總會停下來,所以不用擔心。
Trap: 用慢快門一直在旁拍攝
以上建議的拍攝手法,在器材上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預備長焦距鏡頭(70mm以上)。除了模特,人們不習慣被近距離拍攝,利用長焦距作遠距離拍攝可以令被拍者放松。
使用小光圈(F/5.6以上)。因為你可能隨時舉機拍攝,來不及準確對焦,較小光圈能確保主體在景深范圍中,令清晰的范圍較大;但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還是可以改用大光圈吧。
使用慢快門。有時使用慢快門來拍攝,例如等待中的路人,可憐的乞丐等也許能帶出有驚喜的照片。
忌用閃光燈。所有人對閃光燈非常敏感,請盡量避免,鼓勵在日間拍攝。
不必帶三腳架。因為隨時需要走動,保持裝備輕便能令拍攝更輕松。
黑白與彩色的對比反思
一般以言,紀實攝影多以黑白呈然,彩色比較少。到底黑白與彩色分別帶出什么感覺?是否黑白就等于傷感,彩色就等于快樂呢?
其實,黑白或彩色不是照片的所有。使用什么彩色由你決定,視乎你想表達的信息,視乎你想看照片的人怎么去感受。
黑白能表達快樂,彩色也能表達傷感。這是你照片的故事,色彩只是協(xié)助你去表達。有時候,我們喜歡用黑白,因為照片較有張力:當失去色彩,我們較專注在照片本身;有時候,我們喜歡彩色,因為照片較新鮮:就似所有只是剛剛發(fā)生。
但留意調(diào)黑白不是把飽和度較低就行了,這樣會使照片看起來灰灰的。其實在Photoshop中我們是可以仔細調(diào)整黑白的。方法是:Image → Adjustment → Black&White
紀實攝影技巧總結 什么是紀實攝影
里面有不同的默認選項(Preset)供大家選擇,包括有拍黑白膠片中的紅色和黃色濾鏡,大家可以試試。
紀實攝影技巧總結 什么是紀實攝影
總結:照片很垃圾請別沮喪
體驗紀實攝影的過程中,可能令你很沮喪,因為一直拍不出好照片。不過,請記住失敗是必然的學習過程。
一個專業(yè)的攝影師拍了一整天,也許只有一張好照片。不親身體驗過,你不會感受到一張好照片的背后到底有多少千千萬萬張的垃圾,包括跑焦、曝光失敗等等。筆者也親身體驗了這過程,明白了能學習的還有 很多,紀實攝影是一個快速、準確、敏感的挑戰(zhàn)。不用怕,垃圾總有的,放心去拍就好了!
(責任編輯: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