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拐兒童如何改名換姓辦戶口?這個問題必須回答

  來源:新華網(wǎng)胡麥2021-12-10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最近幾天,“打拐”話題再上熱搜。電影《親愛的》原型孫海洋終于找到失散了14年的兒子,認親現(xiàn)場令人不禁落淚。一個原本溫馨的家庭,一旦為人口買賣犯罪所害,即便有了眼下

 最近幾天,“打拐”話題再上熱搜。電影《親愛的》原型孫海洋終于找到失散了14年的兒子,認親現(xiàn)場令人不禁落淚。一個原本溫馨的家庭,一旦為人口買賣犯罪所害,即便有了眼下看似圓滿的結局,也很難再回到從前的模樣。為此,公眾普遍痛恨“人販子”與買孩子的人。

  除了打擊人口買賣雙方之外,一個常常被忽視,但十分重要的問題,同樣需要追問:那些被拐賣、又被找回來的孩子,為什么都能順利落戶、成功“洗白”為正常人?是什么人、什么機構以何種方式為他們辦下了戶口?其中又是否有濫用公權力的嫌疑?

  從常識上看,要給一個孩子落戶并不簡單,辦理手續(xù)的人要有父母雙方的身份證、戶口本和結婚證,父母單位或街道、村莊的證明信,正規(guī)醫(yī)院開具的孩子出生醫(yī)學證明等。這些繁瑣、細致的要件,雖然顯得有些麻煩,但正是防止有人“渾水摸魚”的必要條件。在這套制度下,一個人要成為“社會人”,其個人信息需要得到嚴格認證,有了這樣的“認證”,他的身份才能得到戶籍制度的確認。

  理論上,被拐兒童絕不具備正常上戶口的必要條件。證明信是怎么開的?出生醫(yī)學證明是哪里出具的?這些本應起到防范作用的“關卡”一再失守,難免令人感到擔憂。從過去的案例來看,許多成年后才被重新找回的孩子,都有了新的身份、新的戶口。這里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哪些人“配合”了買孩子的人?不把這些問題說清楚,類似情況可能還會繼續(xù)出現(xiàn)。

  這并不是說,被拐賣的孩子就不能有正常的學習、工作條件,而是說戶籍管理工作理當盡到審核義務,起到社會預警作用。如果被拐賣的孩子總是能輕松順利地完成“再社會化”過程,買孩子便成了一件“方便”的事。這在實質上構成了對拐賣行為的制度性助力,其隱患必須得到充分重視。

  據(jù)報道,早在2016年,福建警方就曾發(fā)現(xiàn)不法分子偽造、買賣《出生醫(yī)學證明》申報戶口的線索。近日,有打拐志愿者在社交平臺上發(fā)布消息稱,河南省商丘市婦幼保健院曾有4885份出生證被盜,近10年未破案。無論是相關證明失竊或遭人偽造,還是有“內鬼”主動為被拐兒童“洗白”身份,有關部門都必須嚴查嚴處。其中,如果有戶籍、衛(wèi)生系統(tǒng)工作人員涉案,更要成為查處的重點。

  12月9日凌晨,針對近日備受關注的孫海洋之子孫卓及另一兒童符建濤被拐案,山東聊城陽谷縣公安局發(fā)布情況通報稱,第一時間成立專案組對被拐孩子戶口辦理問題展開調查,初步查明:孫卓,即孫海洋之子,現(xiàn)用姓名為國某,戶籍地在黑龍江省某市。報道中涉及的另一名被拐兒童符建濤,現(xiàn)用姓名為吳某某,戶籍地在本縣。有關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中,凡涉及違規(guī)違紀違法問題,將嚴肅處理。

  戶籍承載公民基本信息,其管理工作至關重要。近年來,各地頻頻出現(xiàn)戶籍造假問題,被拐兒童非法落戶只是其中一端。這些問題說明,戶籍管理工作有不容忽視的權力尋租空間,對此,有關部門還需深挖徹查,堵住制度漏洞,防止有人以權謀私。

  社會上,一直有聲音呼吁:有關部門應在戶籍管理工作中加強數(shù)字化建設,形成人口信息的全數(shù)字化流轉,在技術層面上減少“人為操作”的空間。具體到防范人口拐賣犯罪上,也有人建議:應從源頭上對新生兒及其父母采集DNA、血型、手指紋等,建立信息庫;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未成年人,要審核其DNA信息庫是否一致等。這些建議未必都可行,但有關部門還應積極探索這方面的作為空間。

  打擊拐賣兒童,既要抓住“現(xiàn)行犯”,也要精準打擊犯罪鏈條上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被拐兒童如何落戶,便是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唯有持續(xù)織密治理網(wǎng)絡,才能實現(xiàn)“天下無拐”。

(編輯:鳴嫡)


被拐兒童如何改名換姓辦戶口?這個問題必須回答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