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簡介】
范揚,陜西禮泉人。天津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天津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畢業(yè)于解放軍藝術學院和中國國家畫院首屆人物畫精英班,長期從事中國畫人物創(chuàng)作和研究。美術作品曾參加全國第八、九、十、十二屆美展,第七、八、十、十一屆全軍美展,全軍優(yōu)秀作品展,第四、六屆全國中國工筆畫大展,第六、七、九屆中國體育美展,全國首屆“草原情”中國畫作品提名展,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第二十次新人新作展,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美術作品展,2009年中國百家金陵畫展,建黨90周年天津市美展金獎?!队^海圖》被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收藏懸掛,《高原情》被中國美術館收藏。曾赴美、英、日、韓等國進行學術交流、作品展覽,許多作品被其專業(yè)機構收藏。在《人民日報》、《美術》、《美術觀察》、《書與畫》等報刊上發(fā)表美術作品及理論性文章400多幅(篇)。出版有《范揚畫集》、《范揚小品集》等多部畫冊。
《正月正》
《目標正前方》195×173cm 創(chuàng)作年代 2008年
《軍禮》180×96cm 創(chuàng)作年代 2016年
(橫屏欣賞)▼
《天津解放》
以自我語言 達人物神韻
——記當代實力派人物畫家、天津畫院院長范揚
◎上官爵文
翻開中國美術史,我們會發(fā)現(xiàn):受謝赫“六法”論畫思想的影響,人物畫歷來講求“氣韻生動”,強調對象神韻的傳達。因而,歷代杰出的畫家都自覺盡心于堅實傳統(tǒng)根基之上的藝術創(chuàng)新,達到氣韻生動的境界,從而獨辟出自己璀璨的人物畫天地。當代著名人物畫家范揚先生的創(chuàng)作就有力地印證了這一點,成為新世紀以來我國青年實力派人物畫家的突出代表,近幾年受到藝術界和收藏界的廣泛關注。
范揚先生與藝術結緣很深,從小就癡迷繪畫,天資聰穎,小學五年級時,他畫的《牧童》獲得縣少年美術作品大賽一等獎,由此深受鼓勵,決心做一位有貢獻的人民藝術家。后來,他參軍入伍,轉業(yè),始終一直堅持繪畫,兼之他受過嚴格正規(guī)的高等院校專業(yè)美術訓練,在藝術上日進一日。尤為難得的是,現(xiàn)在擔任天津畫院重要領導職務的他,把行政工作與繪畫創(chuàng)作一起抓,近幾年既出色領導、組織了全市一系列展覽、采風等活動,提升了天津地區(qū)的整體藝術水準;同時,勤畫深思,潛心摸索,使自己的人物畫作突飛猛進,有目共睹,愈來愈引起社會的關注。
《一個不能少》238×180cm 創(chuàng)作年代2019年
范揚先生走的是一條經由寫生提煉、 “主觀”與“客體”為一的踏實穩(wěn)健、不斷推進的人物畫創(chuàng)作之路。他努力探索中國人物畫的奧理,一方面,他注重繼承豐厚的民族文化遺產,精心臨摹了周昉《簪花仕女圖》、梁楷《潑墨仙人圖》、任伯年《群仙祝壽圖》等許多古代名畫,深入領悟意象神韻之所在,揣摩人物精神之所由來,歷練技法,含英咀華;并潛心感會一千多年來中國人物畫的寫意傳統(tǒng)。另一方面,受恩師劉大為先生影響,他視寫生為重要的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注重高質量的寫生,將自己的臨摹心得與寫生體驗相結合。難得的是,他寫生不分時間、地點和場合,體現(xiàn)出可貴的藝術摯誠和超常意志,顯示了精湛的寫生技巧。他抽出時間走入自然,走進人群,把眾多一瞬間打動了自己的人物、場景、情感留下來,在車站、途中、甚至排隊買飯的時侯他都要畫上幾筆,積累了數(shù)以千計的寫生稿。這些畫稿可謂獨具匠心,化形入神,面對著人物對象他有不同的身份,有旁觀者、傾訴者、批判者或歌頌者,下筆時往往和他們融為一體。通常,他直接切入最深打動人們心靈的某一個細節(jié),某一個動作,某一個場景,某一個人物,抓住其最主要的特征和本質,不是簡單地套用素描造型;而是巧妙提煉,合理變形,基于對客觀對象的敏銳洞察,講究用筆的“穩(wěn)、準、狠”,下筆即造型,造型必取勢,氣貫筆端,筆筆相接,最終以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使一個個富有美感的藝術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鑒于“畫者,文之極”的道理,范揚先生勤于讀書,勤于思考,嚴格修為,在當今喧鬧浮華的社會環(huán)境里避開淺浮之風,常葆內心的平靜樸實,故爾能夠博聞強記,讀書涉獵的門類很廣,不但囊括中外古今之美術史、畫學理論等專業(yè)書籍,還常誦文學、古典詩詞、哲學、美學、解剖學、人類學、文化學等書,擴充修養(yǎng)。其中,他對古今畫論最為用功,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思想中的“立象盡意”,佛家確立的“無念為宗”,兵家思想中的“虛虛實實”----被他化用于創(chuàng)作中。對于從南齊謝赫“六法論”與構圖,到唐朝張彥遠的論立意;從五代的荊浩、宋代郭熙的論構圖,到明朝唐志契、清代石濤的論布白等形成的一套繪畫理論體系,他深入領會,掌握了精髓,從而既奠定了其繪畫的理論基礎,又使他形成了獨到的人物畫從藝理念,也增強了其藝術創(chuàng)新力。
不容否認,構圖重復、因襲模仿、難以出新已經成為當今人物畫界普遍面臨的一大難題。對此,范揚先生積極探索,以自己特有的繪畫語言,逐步走出一條特色新路。他認為畫家如果只靠一套熟悉的筆墨語言和程式化的技巧是不能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各種人物的精神風貌的,必須使筆墨當隨時代,筆墨服務于形象,創(chuàng)造自我的筆墨語言。于是,范揚先生特意追求儒家的中和之美,致力于其人物畫形式美感的深入開掘與文化內美的蘊藉,在如下四個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性努力:正確處理筆墨與造型之間的關系而將寫意與寫實相結合,以詩詞入畫,把山水畫或花鳥畫與人物畫相結合,以文化象征物入畫,運用得巧妙,取得成功,總起來使其畫在理念創(chuàng)新、題材挖掘、筆墨運用、技法探索、形象刻畫、意境塑造等多方面都堪稱出類拔萃。
《老腔系列》之一 68×68cm 創(chuàng)作年代2017年
范揚先生兼擅工筆與寫意,認為相同的材料屬性和相同的理論基礎規(guī)定了工筆畫和寫意畫都具有寫意性,認識到:工筆畫是就寫實而言的,寫實傳統(tǒng)重在描繪客觀之真, 而失于拘謹直白;寫意則重于主觀感受的真切,而失于形似,不解決這一難題,就難于開拓新的境界。對此,范揚先生經努力探索,實現(xiàn)了寫意筆墨與準確造型的融合統(tǒng)一,兩全其美。從技法上,他繼承了近現(xiàn)代水墨人物畫取材立意的傳統(tǒng)優(yōu)勢,經由堅實的素描、速寫功夫和工筆畫精湛造詣所掌握了較強的人物造型能力,又取法于傳統(tǒng)文人寫意畫的筆墨韻味與抒情功能,在勾勒、皴染之外,復運用潑墨、沒骨和破墨,適量汲取西方水墨肌理的特殊效果,一定程度上為寫實造型注入寫意精神和筆墨美感,提高了水墨人物畫的表現(xiàn)力。如其代表作《正月正》:人物造型寫實精致,臉龐比例、體型結構準確到位,而人物的衣帽及其上部的大紅燈籠則以放筆揮灑的潑墨、暈染的方式寫意而成,生動表達了一位農村老漢迎來豐收年的喜悅心情。這表明作者善于在把握大的形似之前提下,注重人物動感和神情的表現(xiàn),能夠揭示出人物的內在精神氣質乃至性格心理特征。
《鄉(xiāng)村老藝人》136×68cm 創(chuàng)作年代 2013年
范揚先生追求的是生活的藝術化,藝術的生活化,繪畫早已成為他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他一直澄懷觀道,詩情畫意居心,實踐著“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離騷》,字幕)之理,故注重文養(yǎng)詩趣。平素對古典詩詞興趣濃厚的他,常把畫當作詩來揣摩,這使之善于以詩詞入畫,使其畫充盈著詩情畫意,也增強了寫意性。創(chuàng)作時,他往往以唐詩宋詞的意境營造方式來進行其人物畫的立意布局。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或效法詩人錘煉語言的規(guī)律,力求繪畫語言之雋秀、蘊藉、含蓄、深美,講究意在言外?!稉崆賵D》可視為他把詩意的表達建立在繪畫性表現(xiàn)基礎之上的代表作:內在意義上,把古人彈琴長嘯的高雅情景置于“月明風清竹林下”的詩意背景氛圍中;外在意義上,他借用雋永的詩句題跋于畫幅,與畫面意境搭配得當,互為表里。靜觀此畫,審美的意味有詩有曲,如歌如訴。
朝鮮族局部
范揚先生的人物畫創(chuàng)作都趨向于生命主旨的凸顯,表達了一種充實的人生憧憬和精神理想。由于他興趣廣泛,對于山水、花鳥和人物無所不能,在國畫的三大題材之間實現(xiàn)打通。創(chuàng)作時,他把人物、山水與花鳥在立題、題材、意境營造以及技法之間進行恰當好處的結合,融為一體。觀其精品《金秋時節(jié)》:將花鳥畫與人物畫相融合,立意新穎,將美麗清純的少女意象納入生機蓬勃的葵花叢中,有力凸顯了少女的青春活力,以物襯人,人以物顯,此畫可視為作者對生命、對自然的無聲謳歌,寄寓遙深。再觀其佳作《紅云》:將山水畫與人物畫融合,畫中的兩位喇嘛意象被置入崇山峻嶺、云深寺高的山水意境之中,兼之那一瞬回眸的表情里帶有著自信、堅毅,更凸顯出他們對生存環(huán)境的坦然和對宗教的虔誠信仰。
薊州寫生
范揚先生曾撰文指出:“中國畫藝術語言是在中國美學、哲學、倫理學及其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先秦諸子’思想家們的‘百家爭鳴’ 闡述的是由‘藝’進乎其道,構成了中國畫發(fā)展的理論基礎。他們都是圍繞著‘意境’而著眼,從全象看一點又從一點回到全局,始終貫穿著‘氣韻’的內在核心。”(此句甚有卓見,打字幕)由此,他致力于以畫顯道,技進乎道,注重對人物形象及其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或人文環(huán)境的文化關照,盡心于對尋常景致之內在美的文化思考和精神性表現(xiàn),將日常平凡中的繪畫素材點化成富有形式美感、文化況味的神奇意象,往往契合著一種藝術哲學的旨歸。更有研究價值的是,他善于以文化象征物(或者說文化載體)入畫??v觀其畫作,他大多以圖騰意義或文化意味的圖案、紋飾入畫作為人物的背景,以近乎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襯托或對照人物的神韻、心理,也由此加深了作品的內涵,給人以文化啟迪。在其代表作《中國結》里,我們看到:雕龍的柱子和麒麟石像安置在外籍參觀者經過之處,令他們驚嘆,又與整體的意境和諧搭配,可視為中華泱泱大國氣派的藝術體現(xiàn)。在其精品《東方神韻》中,我們看到帶有青銅紋飾的瓦當被放大比例地置于亭亭玉立的美女身后,以古典高雅特質的融入,化消了美女形象的單調輕浮之氣,使她既有典雅氣質,又有現(xiàn)代美感,作品氣局由此拓大,境界得以高升。
薊州寫生
難能可貴,范揚先生有著活躍的藝術思想,獨到的從藝理念,扎實的筆墨功底,更有著養(yǎng)以學問的苦修歷程,因此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藝術語言系統(tǒng),富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出畫中人物的神韻。他筆耕不輟,一直以沉潛的心態(tài)不斷提升自我,學養(yǎng)積淀彌厚,人生感悟愈深,筆墨造境日益精熟,因而其人物畫得到藝術界許多知名人士的好評和群眾的喜愛。他不斷在歷史生活和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自己感動的題材,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所學所能去力求達到思想深度和藝術高度完美統(tǒng)一的人物畫高妙境界。我們有理由堅信:一直謙遜進取的他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大的藝術收獲!
水墨頭像
《孺子可教也》136×68cm
《教子圖》136×68cm
《撫琴圖》136×68cm 創(chuàng)作年代 2017年
《即心是佛》136×68cm 創(chuàng)作年代 2015年
人物小品扇面
《今朝有食今朝飽》
(編輯:鑫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