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古書復活的年輕人

  來源:北京晚報2019-05-29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讓古書復活的年輕人

 書是流轉在時間里的智慧結晶,每一本古籍都承載著一段悠遠的故事。當厚重古老的文獻遇到青春活力的年輕人,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近日,記者走進了國家圖書館善本部文獻修復組,這里有一群年輕的古籍修復師。他們用自己的活力和“定力”,靜靜守護著古籍的文化生命。

讓古書復活的年輕人

  “85后”郭志新

  給《本草綱目》“金鑲玉”

  “85后”修復師郭志新參加古籍修復工作已經(jīng)超過10年了。10年間,這個曾經(jīng)對古籍修復一無所知的“小白”,逐漸成長為一位參與過許多重要修復項目的成熟從業(yè)者?!皠倎?,都是從‘打糨糊’開始學起?!薄棒莺本褪切迯凸偶畷r使用的傳統(tǒng)黏合劑?!棒莺枰盟o化開,水量得適中,用力得均勻。水多了,糨糊太稀,粘不??;水少了,里面容易‘夾生’,就浪費了?!惫馐侨腴T第一步,郭志新就學了一個多星期。

  修復古籍是個極需要耐心的工作,“工作進度的快慢要視古籍受破損的程度和保管的情況而定。有些破損嚴重的古籍,一天能修好一兩頁就不錯了。”2013年啟動、目前仍在進行中的“天祿琳瑯”修復項目,就有許多棘手的考驗。“天祿琳瑯”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藏書精華,也是仍存世的清代皇室藏書,但這套“皇家藏書”卻在歷史的長河中幾經(jīng)浩劫、命運多舛,致使破損十分嚴重。目前,郭志新手中正在修復的《十七史》就有部分存在絮化、粘連嚴重等情況。“紙張絮化到上面字跡的筆畫有的都連不上了。這就不能像一般情況那樣,有破洞的地方補一補能解決的了。需要進行局部的托裱加固,在書頁里側附上一層薄的皮紙,才能使之掙平?!?

  除了“天祿琳瑯”項目外,郭志新還參與過金陵本《本草綱目》的修復,這也是讓她覺得最“難”的一次修復經(jīng)歷。金陵本《本草綱目》是一部珍貴的私藏典籍。面對嚴重的破損情況,國圖文獻修復組伸出了援助之手。在長達數(shù)年的時間內,修復組斷斷續(xù)續(xù)地進行了34冊書籍的修復工作?!皶侵窦堉瞥傻?,脆化程度非常嚴重,書口開裂,紙張強度很差。尤其是書頁四周,輕輕一碰就會卷起來?!边@種情況下,常規(guī)操作不能滿足修復要求。于是,修復組制定了在書頁四周做鑲嵌以起到固定、保護作用的“金鑲玉”形式進行修整的方案,“整個過程下來,要比常規(guī)的修復多出超過1/3的工作量?!?

讓古書復活的年輕人

  “90后”楊凡

  修復古籍乃是興趣使然

  作為1993年出生的“90后”,楊凡2017年剛剛從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畢業(yè),從事古籍修復工作還不到兩年的時間。入門的兩年,對她來說可謂收獲頗豐。“雖然以前學習的也是文物保護的相關專業(yè),在基本的素質和理念上是相通的,但絕大多數(shù)古籍修復的技藝都是參加工作以后,在老師的帶領下,在實踐和練習中習得的。從無到有的過程總是特別有獲得感。”

  工作以來,楊凡參與的第一個修復項目是一套《嘉慶重修一統(tǒng)志》。這是一套清官廷臣整理的全國地理總志,于嘉慶初年重新修訂,完成于道光二十二年,是一本比較完善的全國性地理志,也是研究我國歷史地理的重要參考書。雖然年代不算太久遠,但由于有些部分保存狀況不是太好,所以修起來并不容易?!肮艜男迯鸵炔痖_、修好、壓平再裝回去。但這部書有些卷冊應該是被水泡過,粘連嚴重,尤其是書皮和扉頁像是‘長’在一起了,光揭開就要花好幾天的時間。”將這樣的“硬骨頭”啃下來,楊凡感覺頗有成就。

  “小時候,我家里有一本人民文學出版社在上世紀50年代出版的《紅樓夢詩詞》,我非常珍惜它。但由于它太‘老’了,擺在書架上看上去狀態(tài)還可以,只要拿起來翻閱就會脫頁、掉角,這讓我覺得非常可惜。”楊凡一直認為,將一本不再適合閱讀的老書修好,讓它重獲新生地被讀者翻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而這正是她現(xiàn)在工作的內容。

  當初考大學的時候,填報考古文博相關專業(yè)就是楊凡自己的主意。如今在國圖文獻修復組參加工作,更是她的興趣所向?!肮偶男迯褪俏奈镄迯图妓囍袀鞒械帽容^完整的一部分,對它背后的厚重歷史和故事,我非常感興趣。在實際工作中,我接觸到了很多想要探索的新東西,這讓我覺得很有意思?!睏罘舱f,在決定專業(yè)方向和工作志愿之前,都有過這樣的思考,“上學、工作,一定要選擇自己更感興趣的事情投身其中,才會讓人生過得有趣很多?!?

讓古書復活的年輕人

  “海歸”侯郁然

  中西結合復原西域文獻

  國圖文獻修復組里的年輕人們畢業(yè)自不同的大學、不同的專業(yè),其中還不乏“海歸”青年,2010年參加工作的侯郁然可謂代表之一。大學時,侯郁然在中央美院學習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專業(yè)。出于對傳統(tǒng)技藝的喜好,她之后選擇前往英國學習書畫修復專業(yè)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希望通過有針對性地進修,將西方的技術和理念與中國傳統(tǒng)的技藝相結合,更好地運用在古書畫的修復中。對于侯郁然而言,成為國圖文獻修復組的一員,是興趣所在,也是學成歸國后的理想“歸宿”。

  “西方文獻的修復與中國傳統(tǒng)古籍的修復,說不同也不同,說相似也相似。由于紙制品材質的不同,在修復的具體手段上與國內古籍修復多少存在差異,但在大的修復理念上,如‘可逆性’和‘最小干預’等修復原則,中西方是貫通的?!边@份工作曾給侯郁然帶來過不少成就感,看著自己參與修復的作品出現(xiàn)在國家圖書館展廳里的時候,“與古籍‘會心一笑’,倍感欣慰。”2015年,“冊府千華——西域文獻保護成果展”在國圖總館北區(qū)開展,其中就有侯郁然參與修復的古籍。

  自2005年起,國家圖書館先后六次征集入藏和田等地出土的西域文獻,這些文獻材質與形態(tài)多樣,有紙質文書、絹質文書、木簡、函牘、樺樹皮文書等,年代從公元4到10世紀,跨度長達600年,涵蓋政府文書、私人信札、契約、典籍、佛經(jīng)等?!霸S多出土文獻來的時候特別臟,由于保存環(huán)境特別差,有些書甚至來的時候上面都是谷子,光清理就要花好幾天。”

  侯郁然說,這些西域文獻有點“中西結合”的意思,特別是有些書籍的封面是皮革制成的?!霸谥袊墓偶票纠锸菦]有皮子這種材質的,而西方古籍中的精裝書則多是皮裝的?!痹谛迯瓦@樣的文獻時,就需要運用到西方書畫修復的技藝,“找到和古籍類似的皮質材料,進行染色后,再使用特別的黏合劑進行黏合?!?

  如今,侯郁然正在參與國家圖書館“西夏殘片”項目的修復工作,“時間越久,見過的古籍類型越多,就越知道該使用什么樣的方法應對,不會再像開始時那樣‘發(fā)憷’了?!?

(編輯:夏花)



讓古書復活的年輕人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