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糖尿病日:著眼糖尿病 以篩促防"糖網"病變

  來源:北京晨報網佚名2016-11-14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今年聯合國糖尿病日的主題是著“眼”糖尿病,呼吁全世界的糖尿病醫(yī)務工作者和大眾要重視糖尿病和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篩查,其中尤需關注糖尿病眼部并發(fā)癥的篩查

聚焦糖尿病

北京2016年11月11日電  今年聯合國糖尿病日的主題是著“眼”糖尿病,呼吁全世界的糖尿病醫(yī)務工作者和大眾要重視糖尿病和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篩查,其中尤需關注糖尿病眼部并發(fā)癥的篩查;借此契機,中國微循環(huán)學會發(fā)起“11.7-11.13聯合國糖尿病日糖網篩查周”的活動,旨在呼吁大眾更加重視“糖網”篩查,盡早實現“糖網”早期診斷與防治,最大程度減少患者的失明風險,讓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受益。

數據表明全球1/3的糖尿病患者伴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簡稱“糖網”。中國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病人群占糖尿病患者的24%~37%,大約有31.7%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按中國1.1億的糖尿病患者計算,全國就有高達3500萬的龐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人群。如不加干預,他們失明的風險比正常人高25倍,而定期眼底篩查可在早期發(fā)現并對其自然病程進行干預,減緩“糖網”進展,使患者失明風險下降94.4%。因此,“糖網”的早期篩查和預防刻不容緩,成為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管理的重中之重。

專家解讀

該項目具體承辦單位中國微循環(huán)學會糖尿病與微循環(huán)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孫子林教授介紹說:糖尿病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發(fā)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重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變之一,是糖尿病的一個特異性微血管并發(fā)癥,臨床中常常依據患者發(fā)生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診斷糖尿病,因此它是糖尿病診斷標準的重要依據;同時,它也是微血管并發(fā)癥家族中的一個典型代表,意味著患者同時還可能存在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神經病變等多個微血管并發(fā)癥。然而,我國絕大多數“糖網”患者并不知道該病的危害,甚至不知道自己患有“糖網”病,對于更大范圍的糖尿病患者來說,更是無視這個嚴重并發(fā)癥的存在。

為了引起全社會對于糖尿病和糖尿病眼病的重視,向公眾普及“糖網”早期篩查和防治的重要性,為更多患者帶來光明和健康,中國微循環(huán)學會牽頭發(fā)起“2016聯合國糖尿病日糖網篩查周”活動,孫子林教授介紹道:此次義診活動于2016年11月7日-13日在全國27個城市,100家醫(yī)院,為1萬名糖尿病患者提供為期一周的免費篩查服務,督促他們早篩查、早診治。這次義診是針對已經明確診斷為糖尿病患者的。內容包括糖尿病知識的咨詢,糖尿病疾病的咨詢,以及眼睛相關問題的咨詢。孫教授還表示:這才是第一步,未來會在全國一百家醫(yī)院成立“中國糖網篩防中心”;其中十家“糖網篩防的示范中心”;未來的三年還會建立一萬家“糖網篩查工作站”;希望在今年能夠有十萬名糖尿病患者篩查糖網病;未來的三年希望能達到一百萬糖尿病患者篩查糖網。被稱為 “五個一”的“中國糖網篩防工程”。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初期癥狀并不明顯,已成為導致患者失明的無形殺手,孫教授談到糖網的三級預防:一級預防即預防糖網的發(fā)生,需要做好危險因素的控制,包括血糖、血脂、血壓等;二級預防即防止威脅視力的糖網,加強篩查,以便盡早采取措施預防輕中度“糖網”進展成為嚴重威脅視力的“糖網”;三級預防即預防失明,需要依賴眼科醫(yī)生通過手術、激光光凝或注射藥物等特殊治療方式治療重度“糖網”患者發(fā)生失明等嚴重不可逆的后果。

孫教授也表示:在二級預防中,或者對于已經輕重度的糖網患者,要及時采用針對性的藥物治療。比如羥苯磺酸鈣,在臨床上證據比較充分。因為它能夠抗氧化,抗炎癥,能夠減少血視網膜屏障的損傷,維護視網膜血管的完整性,延緩糖網的進展,減少嚴重糖網和失明的發(fā)生率。

專家建議

同時,孫教授也為我們大眾提了幾點小建議:

一、普通老百姓必須重視糖尿病本身的預防,通過日常健康生活方式是完全可以實現糖尿病預防的。

二、重視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篩查和預防,避免嚴重的并發(fā)癥發(fā)生。

糖尿病不可忽“視”,并發(fā)“糖網”患者有致盲風險,以篩促防是關鍵。此次“2016聯合國糖尿病日糖網篩查周”活動的啟動,正是我國搭建“糖網”病篩防平臺的重要起點,將會給我國“糖網”篩防水平的提升帶來顯著且積極的社會影響。同時,我們呼吁全社會重視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學會預防和控制“糖網”病變,并通過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糖尿病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編輯:映雪)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