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揩油”公共綠地,別讓“國情”背黑鍋

  來源: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劉海明2016-11-27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近日,武漢某小區(qū)有的一樓住戶毀綠地后,用不銹鋼柵欄將公共用地圍成小院,企圖永久霸占;有的在公共綠地上建狗舍雞舍,雞鳴狗叫擾民……面對制止者,有人竟威脅說“少管閑事,小心挨揍”;還有人責怪說“不懂國情”。

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私利存在的前提是利益有邊界。沒有邊界,私利就失去了立足之地;邊界不明晰,會給私欲膨脹的人以可乘之機。公共空間的邊緣地帶,因其毗鄰私人空間,容易被貪心的人“揩油”。

近日,武漢某小區(qū)有的一樓住戶毀綠地后,用不銹鋼柵欄將公共用地圍成小院,企圖永久霸占;有的在公共綠地上建狗舍雞舍,雞鳴狗叫擾民……面對制止者,有人竟威脅說“少管閑事,小心挨揍”;還有人責怪說“不懂國情”。(11月22日 人民日報)

△一住戶毀公共綠地,擴張自家“地盤”。

△一住戶毀公共綠地,擴張自家“地盤”。

住宅樓的公共綠地變成一樓住戶的“個人領地”,這種行為涉嫌違法。當這種行為受到質疑時,侵占公共綠地者除了恫嚇,還搬出了“國情論”,批評別人“不懂國情”。這樣的言論,看似冠冕堂皇,實則是讓“國情”替自己的違法行為背黑鍋,未免有點過于滑稽。

商品房的公共綠地該如何使用,完全可以在購房合同里進行約定。該約定的沒約定,可以遵照小區(qū)公約的條款合理使用。一層住戶把屬于公共綠地的土地據為己有,侵占了其它用戶的利益,既不合乎法理也不合乎情理。法理情理說不通了,就埋怨別人不懂“國情”。這樣的偷換邏輯概念,反倒暴露了其心虛的程度。

國情是個相當宏觀的概念,既包括一個國家的性質,也包括該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和特點。沒有大量可信的數據做支撐,是斷然不能冠以“國情”字樣的。即便有足量的數據做支撐得出的結論,也只能是某個方面的“國情”。了解國情,是現代社會成員的必要素質。斷言某個人“不懂國情”,這樣的判斷依據何在,斷言者自己對某個方面國情的掌握程度如何,同樣是個相當可疑的事情。

在我看來,公共綠地不足,應是我們當前一個公認的“國情”。特別是居民小區(qū)的公共綠地,雖然其所占的比例呈增長趨勢,但整體上仍顯得不足。在這種情況下,住在一樓的居民擅自圈地,既不合法更不道德,是在跟公共資源搶飯碗。拿“國情”當擋箭牌,難免招惹眾怒:“非法占用公共用地什么時候成國情了!”“幾乎每個城市都有,果然是‘國情’!”“自己素質差,關國情什么事?”“這不是國情是素質問題好嘛。”“這鍋‘國情’不背!”

在法治社會,依法治國應該是最大的國情。一切違法的行為,都不該屬于國情的范疇。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習慣于“揩公家的油”,遇到阻力時不是幡然悔悟,而是振振有詞。這種理屈詞不窮者,把“國情”當作筐,什么不好的東西都往里面裝。在他們看來,只要貼上了“國情”這個標簽,就等于尋找到了合情合理的依據,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繼續(xù)非正義的行為。

公共綠地的公共屬性不容置疑,對于侵占公共綠地的行為,理應由物業(yè)管理部門制止,制止無效的話,可以申請依法保護公共綠地。相反,如果物業(yè)管理部門假裝看不見,反而讓侵占公共綠地的用戶理直氣壯起來。這樣的“隱忍精神”,無疑是在破壞規(guī)矩,讓某些人變得肆無忌憚。物業(yè)及政府監(jiān)管部門不能因難作為而不作為,只要正視問題,行動起來,必能將這股“歪風”徹底剎?。?

(編輯:雨潤)


315記者攝影家網誠招全國省市分站代理加盟。 微信:18610236845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